星期二

奇蹟,要先相信才會發生--魏德聖


「去看『海角七號』了沒?」已經取代「吃飯了沒?」成為今年度最熱門的問候語。一部沒有大明星、充滿著「台味」小人物的正統國片,預計票房將破兩億,打敗好萊塢大片,成為近十年來影史奇蹟。

創生「海角七號」的導演魏德聖,圈內人喊他小魏,自己的人生故事可能比電影還要精采。媒體傳誦著小魏的許多事蹟:負債三千萬抵押房子拍「海角七號」的「氣魄」四年前借了兩百五十萬拍五分鐘的「賽德克巴萊」試片,想要募資兩億拍出好萊塢規格大片的勇敢……。

「海角七號」爆紅,許多人羨慕魏德聖的幸運。但其實,年近四十、個頭瘦小的魏德聖,是被好友、紀錄片導演蕭菊貞笑稱為「朋友之中最倒楣、運氣最不好的人」。還曾經有朋友看到魏德聖就說,「我每次看到你都好想哭喔,為什麼你一直這麼可憐?」



魏德聖是台南廟口前長大的小孩,家裡開鐘錶印章店。從小功課不好,別人上課聽老師講課,魏德聖上課只能看老師「表演」,「因為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,又不能分心,只好觀察老師做了什麼動作、有什麼口頭禪或習慣,下課模仿給同學看,就覺得很有成就感。」被考試逼怕了的魏德聖,「勉強」念完了遠東工專電機系,懵懵懂懂地去當兵。卻在當兵時認識了世新畢業的同袍,放假時拉著他去看MTV,把小魏拉進了電影的世界。

退伍後,魏德聖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只知道自己對電機完全沒興趣,但看電影很快樂,單純地想在這個快樂裡找到一個職業方向。「就像你在大海裡抓到一根浮木,雖然不夠支撐你,但你怎麼也不肯放棄了,」魏德聖形容。

接下來的電影人生,卻一點也不快樂。有兩到三年的時間,魏德聖寄了上百張履歷表,找不到工作,經常在圈報紙人事版。從搬貨、倉庫管理、送報紙、牛奶……,什麼都圈過。好不容易找到「接近」電影圈的臨時演員公司,卻在買便當、做道具、製作助理、場佈……,在一人身兼六職的辛苦工作中耗費青春。

「當時我後悔得要命,這個環境會讓你想,我千方百計進這行幹什麼?花了那麼多時間入門,鬧家庭革命來台北,就為了一個愚笨的夢想,付出那麼多,弄得滿身傷痕,值得嗎?」

直到遇見導演楊德昌,魏德聖才算真正入了電影這行。脾氣不好的楊德昌,也讓魏德聖真正接觸到電影創作的藝術與堅持。

很多人以為「海角七號」是他的處女作,其實魏德聖一九九九年就以低成本拍了第一部長片「七月天」,描繪一個南部少年的成長紀事,當時這部片流利的敘事與生動的角色刻畫,就已經驚艷影壇,因而得到導演陳國富的賞識,邀請他擔任「雙瞳」的副導,讓魏德聖有機會接觸到好萊塢式的製作方式。

很難想像,三十歲之前的魏德聖,從來沒有「在沒人要求的狀況下,主動看完一本書」。直到一九九七年,魏德聖在電視新聞裡看到原住民的抗議事件,一群孔武有力肌肉糾結的原住民站在風雨裡,在城市裡卻顯得那麼卑微,引發了他對這個題材的好奇。

那一年,他第一次站在書局裡,完完整整看完一本論述霧社事件的書,好奇心讓這個從小被認定不愛念書的孩子,進入了鑽研台灣歷史的研究中。他讀四百頁的史料,讀荷蘭人在台灣的日記……。經常失業的那幾年,他不只寫出了莫那魯道的故事「賽德克巴萊」,也寫出了史詩般的「台灣三部曲」劇本。

接下來的際遇比較耳熟能詳:他希望籌資兩億,計畫拍攝「賽德克巴萊」。「七月天」、「賽」片五分鐘預告片的成功,並沒有讓投資人相信他執行兩億夢想的能力。經過四年的碰壁,魏德聖只募到了十五萬,負債累累,卻離夢想很遠很遠。

專訪魏德聖的那一天,「海角七號」的票房已破億。問魏德聖:你覺得現在的人生有沒有什麼不一樣?魏德聖有些憨直地說,他一大早騎機車送老婆小孩上班,拿下安全帽的時候突然很興奮地跟老婆說,「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,我們已經是千萬富翁了耶,」沒想到老婆很冷靜地回應,「你不是還要拍『賽德克巴萊』嗎?」

Q:你要拍「賽德克巴萊」時,遭遇到很多挫折和否定,怎麼樣在大家都不看好時,還對你自己保有自信?
魏:這四年的確過得蠻卑微的。找錢、被潑冷水的感覺經常發生。然後回家就抱怨,抱怨別人沒有眼光、抱怨戰友離開,難免會抱怨嘛。但是抱怨並沒有產生力量,反而產生更多打擊和退縮。就自己覺得為什麼要抱怨,當我決定不再抱怨的時候,就開始找方法。

我很明白我的力量在哪裡
很多人都認為,「賽德克巴萊」之後,大家對我的否定會讓我很難熬。其實不會。因為那時候我已經知道我會做什麼。從準備做「賽德克巴萊」到「海角七號」出現之前,這段期間的感覺是,我全身都是力量,但是找不到地方打。我很明白我的力量在哪裡,那不會難熬。
真正難熬是最前段,「七月天」出來之前,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,不知道未來在哪裡,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多大,也不確定未來到底適不適合做電影,那個時候真的很難熬。因為每個人都跟你說,「電影不好了啦!」,「回家啦!」每個人都跟你說你不適合、你不是學科班的,永遠看到比你厲害的人,永遠覺得自己的力量是最單薄的那一個。那個階段才是最難熬的。

萬全準備 只待用力一擊
Q:為什麼當別人都否定你,你卻可以一直相信你做得到?
魏:因為我已經準備好了。如果沒有準備好,我也不敢相信我自己。可是我什麼動作都做了,我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,全身力量都飽滿了,只等待用力一擊!那你不讓我打,你說,打出去手會斷,我說,不會啊,我練過了;你說對手很厲害,你打不贏他;我說,沒關係,讓我打打看嘛,要不然我現在沒地方發洩啊。
我真的覺得,奇蹟這種事情,要相信才會發生。否則奇蹟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。
Q:這四年最讓你受挫的狀況是什麼?
魏:就是當他已經提不出什麼可以說服你的條件的時候,當你已經完全說服這個人的時候,他會跟你講,黑的就是黑的,白的就是白的,即使你講了太多的理由,黑的也不能變成白的。即使我已經做了所有的努力,蒐集所有的證據拿出來給他看。我的心裡只能暗自罵他,黑的有兩種,一種真的是黑的,一種是你眼睛瞎了,看到的都是黑的。
Q:你有沒有看到隧道盡頭一點光那種感覺?
魏:那時候真的沒有什麼光。只覺得完蛋了,怎麼辦?但是那時候只有一個信念,沒有看到光的時候怎麼辦?無路可走的時候,你要死在隧道裡,還是繼續往前爬?往前爬還有一點點機會,找到有光的地方。

人的潛力是很大的
Q:你完全沒有電影製作的背景,要投入電影這個行業,你是怎麼自我學習的?
魏:其實我自己也很意外。在退伍之前,我在沒人要求的狀況下,完完整整看完一本書。後來因為想要了解霧社事件去翻了書,那是第一次我不知不覺把一本書看完了,而且是在書局中站著從頭到尾把書看完。我只能說人的潛力是很大的,當你有需求的時候,你就會想去了解。之後我就買了很多本書,我是不看書的,第一次買那麼多本書,壓力很大,不知道看不看得完。可是我在很快的時間內就把它看完了,看完後又發現新的方向、新的題材。後來又去看了更多新的書,連那種硬梆梆、冷冰冰的史料都看了。我整個人泡在那個氛圍裡,所以那時候寫出來的文字都很符合那個時代的氣味。一、兩次這種經驗後,我就覺得,這是我念電影學校學習不到的地方。那就是,有需求去了解、去學習,動力很大,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要什麼。
Q:你小孩現在六歲,你對他有沒有什麼期望?
魏:我一直退伍之後,才明白自己的將來想要做什麼,我覺得很可惜,台灣的教育沒有辦法讓孩子更早探索自己的興趣,了解自己的專長。我在這方面遭受挫折,花了太多時間做沒有目標的學習。
人有目標的活著,才會懂得忍耐。就好像跟孩子說,你今天一整天都不要看電視,我明天就帶你去玩。他知道明天可以去玩,就會忍過去。現在人忍耐力那麼差,就是因為沒有目標。為什麼在公司裡那麼容易翻臉?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。當然如果這和我的目標不符合,我翻臉無所謂呀,例如電視圈的人跟我說,「你如果不拍電視我就封殺你,」我說,「好,你封殺呀!」我不想拍電視。如果拍電影這方面有人跟我講,「這部片輔導金沒有還,我就讓你一輩子不准申請輔導金。」那我要小心了,我就要忍耐。我覺得教育應該提早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專長,建立自己的目標,這件事非常重要。

魏德聖導演說:光靠夢想不能打動人,要有一番作為,才能讓人相信;我準備了12年蓄勢待發;有想法趕快做,才能成功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到此一留~